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

[專業打雜滴估]思考的藝術 讀後感(一)


       「核四究竟要不要蓋」這個問題,最近被廣泛的討論者,不過今天我並不想探討核能到底需不需要,或是核能是否安全,我想探討的,是關於決策面的一些思考。我最常聽到支持核四蓋下去的理論是:「核四都已經蓋了幾百億了,為何不讓他繼續完成?不然之前的錢不都白花了嗎?」,所以當一個決策產生的論點,是基於之前已經消耗了許多成本,如果不完成,豈不是很笨,我們就很容易陷入所謂的「沉默成本謬誤」。

沉默成本謬誤


        思考的藝術這本書,探討52種平常容易陷入的非受迫性思考錯誤,「沉默成本謬誤」就是其中一種,書中舉了一個小故事當例子:
協和號飛機的建置計畫,這還是一場國際級的錢坑!雖然參與的英法兩國早已經心知肚明,根本不用指望這種超音速飛機可以正式營運,但是兩國竟然持續地大舉加碼。之所以這麼做,不過就是為了保存兩國的顏面,因為要是中途放棄,無異是在跟全世界示弱。也因為這件案例,沉默成本謬誤有時也會被稱為協和號效應(Concorde effect)。

Why?


       到底為什麼我們會這樣不理性的堅持呢?原來是因為人類通常會追求某種表面上的協和感,而且人會盡量的合理化自己的行為,翻來覆去的決定或是否定自己之前的努力,會讓旁人覺得自己是白癡,所以只好繼續堅持自己意見,不論這個決策是否正確。這個常常出現在生活上,例如股票買賣,跌得越多就抱得越緊,只要稍微翻正,就快速賣掉,殊不知之後才是大漲的開始。

有心人運用的手法


       這樣的手法除了提醒自身在做決定之外,還常常被有心人士拿來利用謀取暴利,許多工程上的追加款項,為了不讓之前所建設好的工程變成半成品(先偷A了一次錢),唆使政府或其他法人再繼續投資下去(再名正言順A一次),通常都因為這種效應容易通過許多;另外一種就是打者試用幾個月,看看自己是否有改變的旗幟,來販賣或是加入某些團體,再進一步的斂財,想當然的,都已經努力了三個月,有誰會讓自己像個笨蛋,做了這麼久的白工,大部分人都會回答,好像真的有改變,這又稱為「確認偏誤」,之後有機會再開新的一篇討論吧。

       總之,5irehands是個剛起步的工作室,我們開始會面臨大大小小的決策,這個理論提醒了我們之後在決定計畫是否持續加碼時,可以因為許多的好理由,就是不要是因為我們已經做了這麼多努力,要理性的分析下去,「當下」才是真實的問題所在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